【晋平公问于师旷出处】《晋平公问于师旷》是出自《战国策》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向著名乐师师旷请教关于学习的问题。这段对话不仅体现了古代贤者的智慧,也传达了“学无止境”的深刻道理。
一、文章总结
《晋平公问于师旷》主要讲述了晋平公在年老时仍想学习,但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无法掌握新知识。他向乐师师旷请教,师旷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作答,强调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愿意学习,都是有益的。这个故事被广泛引用,用以鼓励人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二、出处与内容概要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战国策·晋策》 |
作者 | 刘向(西汉)编订 |
原文标题 | 晋平公问于师旷 |
背景 |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向乐师师旷请教学习问题 |
主要内容 | 晋平公因年老而担忧学习,师旷以“日出之阳、日中之光、秉烛之明”比喻不同年龄段的学习价值 |
寓意 | 强调“学无止境”,鼓励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坚持学习 |
影响 | 成为后世劝学的经典名句,常被引用于教育、励志类文章中 |
三、结语
《晋平公问于师旷》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思想内涵深远,至今仍对现代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它提醒我们,学习不应受年龄限制,只要心中有求知的渴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活到老,学到老”精神的真实写照。